黄芪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黄芪也是补中益气的好东西,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气虚的情况,还可以增强体质,美容养颜。
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黄芪并不适合所有人。
黄芪泡水,有“四不喝”和“五必喝”之说!黄芪泡水“四不喝”1.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不喝如果有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
2.经期不喝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可以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3.感冒发热不喝感冒发热的患者不要服用黄芪,可能会影响感冒或退烧症状的缓解。
4.怀孕不喝 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
黄芪泡水“五必喝”1.高血压必喝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2.糖尿病必喝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肿,面色蜡黄的情况,可以喝一些黄芪水,如果有出现下至溃疡的情况,那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参效果则会更好。
3.银屑病必喝银屑病俗称牛皮鲜,是一种慢性炎症皮肤病。
可以将黄芪与当归、生地和白蒺藜,四种中药各准备三十克,然后用水煎服两次,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治疗此病。
4.脾气虚必喝饮用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治疗脾气虚症。
常见的脾气虚症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
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脾虚的情况。
5.心血管疾病必喝黄芪本来就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等病人每天用三十克左右的黄芪水煎后代茶饮用,或者再加上枸杞,党参等药材一起泡水喝能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
黄芪的最佳搭配方黄芪配枸杞 1.有效抗衰老:枸杞中含有丰富的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及黄酮类等,这些物质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2.提高睡眠质量:枸杞一年四季均适合食用,经常饮用可以改善身体体质,对于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入睡等睡眠问题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提高记忆:枸杞子被称为“智慧果”,配上黄芪不仅能改善大脑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适合学生及上班族常喝。
黄芪配当归1.调经止痛:许多妹子经期不正常,出现痛经及各种妇科疾病,用黄芪泡当归喝,不仅能消除妇科炎症,还能让经期正常,减少痛苦。
2.动脉硬化:当归还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硬化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进血液中红血球的生长,补血养血。
黄芪配金银花1.清热解毒: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还有解表祛湿的功能。
2.慢性肾病:黄芪与金银花在治疗各类肾脏疾病中,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药对。
3.皮肤瘙痒:常喝金银花水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
黄芪配丹参1.胸痹心悸: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会感觉胸闷,呼吸欠畅,喝上几次黄芪丹参汤可以很好的缓解此症状。
2.抑制增生:黄芪丹参一起使用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3.抗击血栓:肥胖人群及老人,很容易出现血栓,多喝丹参水,能清除血管壁垃圾,畅通血管,降低血栓的形成。
黄芪配西洋参功效:西洋参和黄芪都具备有补气补虚作用,由于西洋参还具备营养心肌,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因此西洋参黄芪茶还可以作为心肌炎的辅助治疗佳品,西洋参黄芪茶药效互补,经常饮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材料:西洋参和黄芪各3克,加入300毫升的水就可以泡一壶养生茶,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以往茶壶添水,直至水味淡为主。
注意:黄芪泡水喝,对于体质虚弱,气虚体弱的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黄芪虽好,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好,所以如果被疾病困扰,还是要谨遵医嘱,对症下药。
黄芪配党参功效:功具补脾益气。
适用于脾气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气短、常易感冒者。
材料:党参、黄芪各10g,粳米100g。
做法:先将两味中药加水煎煮3次,每次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合并3次药汁1000毫升,加入粳米煮粥食服黄芪配山楂功效:黄芪是补气之最,人体气力足后就会加速血液运行,再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气活血的作用!材料:黄芪20克,山楂10克注意:1.宜白天服用;2.不同的季节配方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10克,秋冬季节加枸杞10克。
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 ;3.宜保温杯泡服,不宜煎煮,这样可以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
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焖泡。
4.泡好的中药茶饮不宜久放,以免细菌滋生。
相亲相爱长红人!微公益、微健康、微教育、微分享、微求助、微心愿、微共享。
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快来关注“浙江长红”公众微信号吧。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朋友们 >> 添加朋友>>1.“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即可;2.“搜号码”:phchdyf;3.“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浙江长红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