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简介一、太极拳养生类1.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系太极拳母势,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太极拳经》云“十三总势莫相轻”,无论那家那式太极拳都是以此为基础,这套功法由著名中医、武术大师、道家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胡耀贞先生于五十年代初在北京首传并发展至今。
功法特点以守窍为主,从而达到中和气血、内外合一的目的。
2.吴式内功五十四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素有“长寿拳”之称,系全佑祖师从学于杨露禅先生后,经其子吴鉴泉、弟子王茂斋等人发展至今。
本套五十四式太极拳系李翼然先生从学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冯士英、李秉慈二先生后,以吴式太极拳拳架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内功而成。
更加突出了吴式太极拳“长寿拳”的特点。
3.子路太极拳。
此太极拳系胡耀贞老先生从学于袁秀臣处。
无形无相,全靠内气来发动,又谓之自然拳。
练习者非有一定的内功基础才能挥洒自如,故传播较少,今借此平台以飨同好,并有些过去不传之秘一并托出。
二、庄子吐纳功健康的基础来自于吐故纳新,扶正才能却邪。
本功法系李翼然先生从学于胡丽娟女士,功法特点是以调身、调呼吸、调心为基础,以身法来调呼吸,以呼吸来调身体,逐渐做到“三调合一”,以奠定大健康的基础。
三、丹田功丹田功乃道家养生最基本的功法,为历代道士所习练,用以延年益寿,后为习武者以补后天气力不足而用,旧时为不传之秘,今天贡献给大家,分享健康。
四、五行养生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于人身对应五脏“肺肾心肝脾”,通过五行气的导引配合形意拳的五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
用以达到内外合一,疏通气血,延年益寿的效果。
五、十二经络导引术十二经络是中医的基础,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合为十二正经。
通过针灸、按摩能起到疏通的作用;通过精神内守、行气导引,则能起到扶阳驱邪的至用。
本功法就是通过收心、养元,培养真气,以意导气,运行于经络之间,达到除湿、化瘀、行气于表,邪不可干的最佳效果。
六、易筋功《易筋经》与《洗髓经》是我国的养生宝典,这一套功法化繁为简,以站桩功为基础,加上意识和呼吸的合理运用,使形、气、意合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抻筋拔骨,开合鼓荡,以达到气通全身的目的。
七、道家内功八段锦八段锦作为健身气功之一广为流传,本套功法系李翼然先生从学于胡丽娟女士。
胡丽娟女士系胡耀贞先生长女,大同医专慢性病讲师,中西医副主任医师。
擅长无极针灸和无极静动功,曾为钱学森夫人蒋英女士针灸,在国外推广针灸、五禽戏、六字诀、太极功法十余年。
胡丽娟女士以其父所传的经络八段锦为基础,加上了庄子吐纳功和中医导引以及周天导引为一体,综合而成了我们现在学习的内功八段锦。
八、仿生功仿生功法最初为我国先人模仿动物的形式来健身,著名者如五禽戏,其形态如:龙形、虎形、燕形、鹤形、马形等,加上意气的运用,以外修内,以内带外,内外合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的效果。
九、静功静为本,动为用,万物虽动各有其根,终归大本。
道德经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归静曰命。
。
。
此处待考。
。
。
”。
静动功是人体生命科学,通过归根守静,于静中养功,来消除我们每天工作的疲劳,以焕发工作的活力,以焕发退化的青春,以焕发原始的动力。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