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

生命的问答题 | 老人口中的生死问题有答案吗

关注自我保健,促进家庭健康

 

——隶属“中国自我保健联盟”品牌

 

 

72岁的吴阿婆老伴走得早,儿子、媳妇都在上海打拼,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所以常年一个人居住。前不久,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军军回家看望吴阿婆。吴阿婆高兴地忙着准备各种的菜品,犹如过年一般。但吴阿婆早就习惯了清粥小菜和简单的家务,如今儿子一家三口来了,操劳于准备各种菜,打扫、腾出房间,外加兴奋地连夜失眠,吴阿婆终于由于体力不支,心脏病复发。

经过及时治疗,吴阿婆渐渐好转,只是要稍加静养一段时间。可就当儿子一家准备离开老家返沪,在孙子军军和吴阿婆告别时,吴阿婆突然问:“军军,你看奶奶会不会就这样死了?”孙子听到吴阿婆奇怪地发问,本能地回答:“奶奶不会死,奶奶永远不会死。”吴阿婆听众孙子的话转忧为喜,高兴地说:“有你这句话,奶奶的病好一半。”

 

 

 

指导专家

许红[上海中医药大学神志病科(中医心理科)主任医师]

 

 
映射
生死问题与焦虑心态
 

 

生活中,像军军和奶奶这样的对话,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在探望生病的老人时,老人总会问出“我这样会不会死”“你看我还会不会好”“我这病还能好吗”的疑问和担忧。

 

老人出现这样的疑虑其实是一种精神与心理上的“焦虑”表现,亦是一种对死亡的焦虑。尤其是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就更容易引发情感脆弱。他们常在在家人大团圆的时候,尤其是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常常容易陷入大喜或大悲的情绪中,从而诱发躯体的疾病,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情志致病”。

不止是老年人,很多人进入中年后,都会愈发地出现怕病、怕老的焦虑情绪。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老、死、病的焦虑感,需要我们正面应对,这是一种对生命时长的渴求,害怕失去生命、家人和情感,完全可以理解。

 

 

 
化解
“童言”唤醒生的本能
 

 

既然怕老、死、病是人的最深层的焦虑。为何孩童一句简单的“你不会死”就能缓解了老人的心结?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正面回答会唤起老人“生的本能”。

 

儿童是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心理学认为儿童是“生本能”的象征。而儿童的正面回答,如回答“你不会死”“你是小病,根本没事”等等,均会激发老人生的希望,唤起病榻中老人的“生本能”。另外,还有一些老人认为孙辈童言无忌,会说真话,所以儿童的回答反而比成年人更容易让老年人相信。

 

 

 
正视
兴衰历程遵循自然
 

 

除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走出恐病、怕死的焦虑心态,关键在于老年人心态的自我调节。当步入老年,身体慢慢走下坡路在所难免。老年人首先是允许自己出现恐惧的心态和情绪,而非克制和压抑。当自我接纳了这种情绪,在内心会经历一番转化,也就接纳了衰老带给自己身心的改变。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有始有终的生命是自然的,也是完整的人生。

 

另一方面,寻找自己后半生的兴趣或培养一门爱好,也是一剂能缓解病痛、超脱生死的良药。如今,很多老年人养花弄草、下棋品茶、书写抚琴、含饴弄孙,克服了身体的病痛折磨,心灵得到了抚慰,一路欣赏生命在走向终点的风景。其实,面对死亡这个虚无的“人生终点”,生活才是更真实。

 

素材来源:《自我保健》八月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精彩☟☟☟

福利送书啦|小编给您推荐一本《医学不能承受之重》!参与评论就有机会获得作者亲笔签名书哟~

处暑来临,防病养生这几点不能忘!

 

 

 

 

    发布时间:2017-09-02 12:53:21
    录入:录入编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