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侯爱洁,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兼导管室主任,药理基地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近三十多年,在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并对心血管病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有较高的造诣。
辽沈晚报《花样夕阳》周刊10月29日专版
不久前国内某大医院一名40岁的心脏专科医生因猝死离世,家属悲伤,同事扼腕。其实心脏性猝死的病例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那么心脏性猝死是一类怎样的疾病呢?有没有办法预防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人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很少有人能幸获生机,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任何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或者有潜在心脏问题的人群。尤其是对无症状的社会中坚力量而言,更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1.远离三高
“三高”、吸烟、酗酒、患有糖尿病、有冠心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者,上述人群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平时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包括定期检查心脏、测量血压,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2.戒烟
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两倍,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坏动脉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心肌缺氧。
3.限酒
最新研究表明,当女性饮酒量每天超过2杯时,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会增加15%。
4.规律运动
但不能过度,因为剧烈运动也是诱发猝死的因素之一。
5.清淡饮食,充足睡眠
研究表明,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对于毫无症状的猝死者来说,往往伴随很大的心理压力。要做到作息规律、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过于激动。
6.控制体重
超过标准体重20%,其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
7.预防便秘
平时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8.学习急救
已经确诊为心脏病者,尤其是冠心病,除了按时服药复查外,最好随身备药。一旦心脏病发作,应立即安静休息,并拨打急救电话。家中有冠心病病人的,家属最好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比如胸外按压。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高风险患者,预先置入心脏除颤器可能是有效的。
心脏性猝死经常没有先兆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
8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特别是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而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迅速死亡,但其发生机制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中国的心脏性猝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心脏性猝死发生前可能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比如胸痛、气急、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当然也可能没有任何先兆,患者直接表现为意识丧失。
突发意识丧失是心脏性猝死最直观的表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呼吸减慢甚至消失也是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诊断标准。非医务人员可根据意识丧失、没有呼吸运动及结合大动脉搏动消失诊断心脏性猝死。
过度饮酒吸烟可增加心脏性猝死风险
8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会罹患冠心病,男性较女性发生率高(约4:1)。而引起心脏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80%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心脏性猝死还与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相关。
而吸烟、饮酒、负面情绪、剧烈运动则是心脏性猝死的诱发因素。过度饮酒易触发室速、室颤,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这些都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心脏性猝死需立即就地抢救
心脏性猝死一经发生,需要立即就地抢救。如在头4分钟内未予急救,则预后很差。如在头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抢救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性猝死,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黏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10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胸外按压要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0秒。
3.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30:2。
高级生命支持: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电除颤。电除颤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可能需要医务人员来完成。高级生命支持还包括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治疗等措施。复苏后处理也是由医务人员来完成的。
心脏性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8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心病所致。而引起心脏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80%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性猝死最直观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生,需要早期识别,立即就地抢救,抢救务求争分夺秒。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头4分钟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持续的胸外按压和及时的电除颤是抢救的核心环节。心脏性猝死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要远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充足睡眠,心态平和,预防便秘,学习急救。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文慧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