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对付伤寒,对付湿气,对付恹恹欲睡的亚健康——你需要一剂姜糖饮。但是熬药之辛苦,配药之麻烦,吃药之劳苦,不如听小编来开讲“上医治未病”的特别时段。
一般大师都是这样讲的:你是不是明明吃的很少,体重还是居高不下?
小编饿得急眼:饿是为了更好的增肥,饿是为了一顿饱饭……体重?明天再说!
一般的美容杂志都是这样讲的:美容觉要睡8小时,可是你明明睡够10小时感觉还没有睡醒?为什么总觉得工作没精神,体力不充沛?
小编桌上的座右铭写着:莎士比亚说,只要每天少睡四五个钟头,那你就比一般人多活几年……每天少睡四五个钟头,不如让我少活几年……
什么时候可以像达芬奇一样,一天睡四个小时还能充沛工作……
电视广告上说:你是不是刷牙的时候会恶心,还常常大便溏泄?
然后耳补某位大师的孜孜不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等等,跑题了,我们今天的重点是治病救人。
如果你符合其中一条,或者不幸全部中招,那么“湿气”大人正在你体内乱窜。这时你需要除湿,最快的方式莫过于“姜糖饮”,每天喝上一碗正宗的怀姜糖膏,在氤氲的草木气息中,感受那种如沐春风的畅快……
用最简单的食材来养活自己健康的身体
中医古谚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传统上,中医视湿气为大敌,将其称为“万恶之邪”
湿气的之所以被称为“万恶之邪”就是因为它从来不分季节,不分体质,趁机而入。
想想这个夏天,你吃了多少冷饮,吹了多少空调,胳膊缝里是不是都透着凉意……你的夏病就和湿气同行了!可不要小瞧了它,别以为它只能“寄生在夏天”。夏季出伏之后,它仍会像梦魇一样缠着你,难以去除。
老祖宗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降温容易除湿难!
面对湿气我们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拔!火!罐!常常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背后印着几个红色的圆印,在皮肤上若隐若现。但其实,拔火罐太频繁容易泄露阳气,对身体有损害。
每天一碗怀姜膏,祛湿除寒更便捷。
核心产区,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是怀姜糖膏的核心产区。因为制作工艺距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更是被中央电视台做过报道。
博爱县是全国有名的“牛角川”地形,北靠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南靠黄河。局部气候优势明显。所以这里的气候是: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怀姜的对地理的严格要求,据说怀姜只有在博爱才可以长成,其他地方根本种不出怀姜。
选用的博爱怀姜,姜精油高达0.35%,而普通地方的姜精油只有0.2%,从而造成怀姜的含硒量很高,博爱怀姜也因此成为中药的一种特有药材。
制作姜糖膏时,先将怀姜在石臼内捣碎,挤压成姜汁,按照1:2的比例放入红糖,在太阳下暴晒大约15到20天左右,驱除水分和有害物质。一瓶正宗的姜糖膏便可做成。
包装时,我们每一瓶怀姜糖都有泡沫盒防止快递摔坏,在封口处采用食品级塑料泡沫进行瓶盖封口,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溢出,尽力怀姜糖膏以最好的状态出现。
延续1700年的传统工艺制作
怀姜糖膏是古怀庆府特产,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制作怀姜糖膏对气候和温度要求很严苛。
传统工艺的姜糖膏每年只有三伏天才能制作。品质好的姜糖膏可以放上十年也没有问题。
姜糖膏会在每年的三伏天加大产量,储备货源。以便常年为食客提供。
市面上的部分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大部分选用的都不是怀姜,而是普通的姜。而且部分商家为了比拼价格而降低选材的要求,这也是为啥怀姜糖膏的价格参差不齐。甄选美食选做的姜糖膏严格挑选食材制作而成。
另外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人们根据一定的比例放入红枣,枸杞、蜂蜜、红糖、阿胶、桂花等,与姜汁膏结合一起食用。改良后的姜糖膏味道没有传统的味道那么辣,营养价值反而更高。
每天早上起床后和午后泡上一杯,特有的姜味会穿过你的喉咙,渗透到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坚持喝上一段时间,会感觉全身暖暖的,经常不爱出汗的身体,竟然开始出汗。
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文化物质遗产
百年的传承工艺,博爱的姜糖膏在2006年被列为河南话省省级非文化物质遗产,被国家用政策性保护传承起来.
怀姜糖膏的历史起源,公元672年(唐初)药王孙思邈由秦入豫,行医至河南怀庆府(现焦作博爱地区)药王用当地怀姜加灰枣,蜂蜜,红糖制作而成。
曾被长寿乾隆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被封为宫廷贡品。
虽然秋冬季已经来临,但是秋老虎依然存在。有湿气的人不会因为夏季的过去,秋季的到来而有所减缓,因为湿气会伴随我们一年四季。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